交易的路上最怕的就是“上头”,躲不过的也是“上头”。所谓“上头”就是当面临资金回撤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硬上大仓位、硬扛亏损。
前两天有个学员和我聊天,说他我100u做到了1800U,翻了18倍,结果重仓和抗单这两天回到了50U。因为重仓,到了他设定的止损位,舍不得止损,所以就抗单了,然后在一波单边行情遭受了重大亏损。 首先,我想,他抗单的情况绝对不止最后一次,在前期赚钱的阶段一定也有重仓抗单的时候,只是之前运气好,没有遭遇相反的大行情,让他侥幸扛过去了而已。直到最后一次,幸运值终于耗尽,再没能扛过去而已。与其说,到最后这是幡然醒悟,倒不如说是痛苦地懊悔。 我认为,重仓硬抗、不守纪律绝不是心态的问题,而是认知的问题,解决纪律问题的方法,绝不是修心养性,而是提高自己的认知,增进对市场、对自身的理解, 不能坚守交易纪律,主要就是三个原因: 一、对自己的交易策略缺乏足够的了解 其实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交易方法是缺乏足够了解的,并不是那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赚钱、为什么亏钱、会在什么样的地方赚钱、容易在什么样的地方亏钱。因此,他也就不知道亏钱之后在什么地方会在赚回来,也不知道破坏仓位管理的数学模型时会发生什么,对自己损掉以后一定能做回来没有信心,你要是百分百相信自己损单以后一定能做回来,你就不会舍不得止损。 其实我做缠论的量化,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希望对自己的策略进行可视化回测,所以我自己写代码做了一个缠论策略回测引擎,逐根K线计算缠论结构及开平仓信息,统计之后进行数据生成和汇总。这样就可以看一看在之前的长时间的行情中,如果我的策略被严格执行,会有哪些问题,赚钱的行情有什么样的特征,亏钱的行情有什么样的特征,不同的仓位管理数学模型对最后的交易成绩会如何影响,盈利和亏损的比例是多少,最大回撤在何种比例,最大回撤时间有多长,交易费用在总体利润中的占比是多少。有了这些数据,心里有了底,就有了应对的方案和预期。 那么,你对自己的策略真的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吗? 1)策略的开仓、加仓、减仓、平仓的条件不清晰 1、更多依靠直觉和盘感 2、过多使用模糊性语言(有效突破、站稳、受阻、放量、拐头等等) 3、大部分是定性描述而非定量描述 2)策略回溯不严格,人工回测存在交强的自利归因心态 3)策略回溯不科学,时间过短、交易次数过少、测试标的太少、存在过拟合情况等 4)对回测数据分析不全面,未能清晰认识到策略在实际执行中的困难 1、最大回撤比例是多少,这个比例我们是否能接受? 2、最大回撤时间是多久,这个时间我们是否能接受? 3、最大连续亏损次数是多少?最大连续亏损金额是多少? 4、在当前胜率下,我们无法接受的亏损次数和金额会有多大概率发生?我们能否接受?
二、对概率下隐藏的危机没有深刻的认识 在长期、多次、高频率的交易下,你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如果上帝给了你一个策略,发生重大回撤会导致你交易变形的概率是千分之一,这个概率看似很小对吧, 但是如果你每天交易3次,业绩是一年交易1095次, 也就是说你一年下来遇到这种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几乎是必然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常说,频繁交易往往意味着失败的原因。 三、对自己的资金压力没有正确的认知 很多交易者对于自己在交易中所使用的资金压力是没有正确认知的,往往因为过高的资金压力,被迫去高频低进行高风险的交易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遭受重大损失的概率。特别是,交易者往往忽略了自己在进行交易上所付出的隐形人工成本其实是非常大的。比如这个学员,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作为新手其本金不能超过100U。而对于他来说100U的盈亏,如果年化利润只有20-50%,那么一年他也只能赚几百块钱,这对于他在交易中所付出的艰辛是非常不成比例的。那么,倾向于快速增加资金、采取高风险策略、抗拒亏损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你用来交易的资金是有压力的吗? (一)用来交易的资金有使用时间限制 1、钱是借来的,必须要按时归还 2、有来自外部投资者的考核时间限制 (二)用来交易的资金有收益率压力 1、来自外部投资者的资金收益率压力 2、来自生活维持费的资金收益率压力
假设你完全或大部分依靠交易收益来维持生活,你每年固定的生活开支为20万。 当你的本金为500万时,你的收益率压力为:(20万/500万)*100% = 4% ,非常容易达到,几乎没有风险 当你的本金为100万时,你的收益率压力为:(20万/100万)*100% = 20%,压力相对较大,风险逐步提高 当你的本金为10万时, 你的收益率压力为:(20万/10万)*100% = 200%,压力非常之大,风险非常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