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所谓的“背了又背”,究其原因还是对走势生长过程的不熟悉,一方面原因是缺乏“完全分类”的意识,没有尝试过把多级别下各个级别走势的背驰情况分类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是经验不足,看的图表太少,画的图表太少。 实际上,禅师对背驰的要求,远不止是本级别的离开段力度小于进入段的力度,而是要求本级别及以下级别全部背驰,即要求满足区间套。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呢,因为即便在本级别离开段的力度在当下小于进入段的力度,但是如果离开段本身尚未结束,还能继续延伸下去,那么发展到后面,可能离开段的力度会发展到超过进入段的力度,从而导致当时所看到的“背驰”的失效。 也就是说,区间套的要求本身,是为了从更大的概率上保障本级别的离开段已经真正的结束了。 那么,除了区间套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从一定概率上保障本级别的离开段(也就是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的结束呢?还有两个参考的方法, 其一:次级别本身出现二类卖点,并且这个二类卖点被确认。
其二:次级别的次级别,其内部出现第三类卖点。 走势结束的预判的思路(以30F向上的走势为例) 1、区间套的方法 要求30F走势、离开段的5F走势、离开段的1F走势全部背驰,形成区间套。其中: 要求1F走势背驰,是从概率上保障5F级别离开段已经完成,从而保障5F级别背驰的有效性; 要求5F走势背驰,是从概率上保障30F级别离开段已经完成,从而保障30F级别背驰的有效性; 2、第二类卖点的方法 如果30F走势背驰,离开段的5F走势背驰,但是1F走势不背驰,则需出现1F级别的二类卖点确认,以保障1F级别走势的完成,从而保障5F级别的有效性,从而保障5F级别走势的完成,从而保障30F级别的有效性。 如果30F走势背驰,离开段的5F走势不背驰,出现5F级别的二类卖点确认,以保障5F级别走势的完成,从而保障5F级别走势的完成,从而保障30F级别的有效性。 如果30F走势不背驰,则需30F级别的二类卖点确认,以保障30F级别完成的概率。 3、第三类卖点的方法 一个基本的统计性假设:当某个级别的多头力量强势时,其次级别走势内部较少出现第三类卖点。反过来说,如果次级别走势内部出现了第三类的卖点,往往预示着空头的萌发,是多头减弱的征兆。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关注本级别走势结束的可能性。如果本级别走势未背驰,而次级别走势内部出现了第三类卖点,要关注小转大的可能性。
参考图解如下: 资源PPT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_k8mDVsdsboZa-E3lkHzw?pwd=7a34 提取码: 7a3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4的分享
|